尊龙体育首页 >科学 >哲学范畴

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2-04-26 19:52:36

已收录44974个有关科学词条 已浏览9人次

哲学范畴(哲学里概括与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哲学范畴是哲学里概括与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如物质与精神、信息与能量、运动与静止、必然与偶然、规律与混沌、对立与统一、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建构、理性与信仰、利己与利他等。
    中文名:哲学范畴 外文名:希腊文为κατηγορια 别名: 符号定义:a{b/c} 范畴历史:爱奥尼亚、柏拉图

哲学定义

范畴是指把事物作归类整理所依据的共同性质,就是说:范畴是事物种类的本质。因为一个种类的本质往往由多个性质所构成,而本质与构成它的各个性质之间又总是以一定的结构方式互相联系着的,这个方式就是合{正/反}。所以也可以把范畴定义为:规范与筹划事物所依据的合{正/反}性质结构。n

范畴的符号定义式为:a{b/c}。读作:a是b涵反c之合,即a↔{b/c}。简称:合{正/反}。n

意思是:如果正概念b涵盖着其反概念c,那么就构成一个范畴,可以用a来合称。n式中符号/表示涵盖并相反:/{→∧⊕},其中a⊕b = (¬a ∧ b) ∨ (a ∧¬b)。符号{}表示范围,a{}即a↔{}的简写。从上可知范畴的结构中包含了:非¬、或∨、与∧、等↔、涵→所有5种基本的逻辑运算。作为对比,范围则是集合概念中的{},集合a={b,c...},范围大小=∣a∣。集合只是一个涉及概念选择问题的概念。n

范畴的“合{正/反}”结构与黑格尔发展自康德的“正反合”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是一个符号抽象化的范畴概念,可以作形式化的演绎并归纳推理,也是后者得以成立的基础,而后者则仅仅是关于命题的三阶段理论,只是范畴概念在命题推理上的表现。n

范畴是抽象程度最高的命题结构性概念。是哲学及其逻辑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n

除了范畴之外,其他的命题结构性概念还有:相反:a{b⊕c};矛盾:a{b∧¬b};同一:a{b↔c};涵盖:a(b→c};对立:a(b∨c};种类:a(b∨c...};个体:a{b∧c...}等。抽象程度都较低。n

一个范畴就好像逻辑学中的一个“活细胞”,可以分裂成为两个新的范畴,这叫演绎;而两个范畴又好像一精一卵结合成受精卵一样,可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范畴,这叫归纳。n

例如:“本性{本体/本变}”可演绎为“本体{连/限}”和“本变{合/分}”两个范畴;“精神{过去/记录}”和“现实{现在/事实}”可以归纳为“存在{精神/现实}”一个范畴。n

最能够体现出范畴重要性的例子莫过于:它的结构形式正是“形式逻辑”的“形式”二字的来源!n

形式逻辑的命题常项分四类:特称和全称、肯定和否定、假言(充分和必要)、选言和联言。

范畴历史

什么叫哲学?用范畴表达式表达就是:哲学{哲知/体系}:哲知{感知/理知},体系{个体/关系}。n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从感知具体到理知抽象、再合而理知抽象性的具体。“理知抽象性的具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慧”或“哲知”。进一步地各种哲知形成了理论系统就产生了“哲学”或称“智慧之学”。用范畴式表达这一过程就是:哲知{感知/理知},体系{个体/关系};哲学{哲知/体系}。n

例如对于“范畴”的认识过程:n1、感知:事物总有各种不同的性质,2、理知:这些性质总是一正一反地成对出现,3、哲知:这些性质总是合{正/反}地以“品”字形的结构方式三个三个地成组出现,而且“品套品”地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恢恢天网”。从本性论哲学形神逻辑的观点来说,任何的体{个体/体系}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范畴”。例如,因为原子核的作用范围涵盖了电子的作用范围,所以它们合成为一个原子体系;因为太阳的作用范围涵盖了金木水火土等等行星的作用范围,所以它们合成为一个太阳系。因为人的脑细胞的作用范围涵盖了人体内所有其他细胞的作用范围,所以它们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体系统。等等。n

在西方哲学和逻辑的历史上,关于范畴概念的认识是不断地完善清晰的。亚里士多德在2千多年前虽然首次提出了范畴概念,但对其定义是经验性的,一直都知道它的作用重要,但始终未能够给出其准确的理性抽象定义,当然就无法揭示出它的全部哲学逻辑意义了。到了200多年前的康德和黑格尔,虽然扩大了对范畴种类的具体认识,但仍然未能够抽象出其准确的逻辑定义。n

在东方的中国,对于范畴概念的认识更是渊源流长,中国人的范畴观念十分强烈。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的:万物{阴/阳}其实就已经是一个范畴,而且被看作是一个终极抽象范畴,例如《道德经》中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论断。就是说,老子认为:万物都具有“阴/阳”这对共同性质,万物都可以由阴/阳这一对性质之间的“冲气以为和”而演绎出来。正阴反阳合万物。老子这句话里的一二三就是指:一个范畴包含阴阳二个性质就能够产生作为第三的万物---这个就叫道。道:用包含阴阳二个相反性质的一个终极范畴就可以演绎万物,解释世界。n

对范畴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了范畴的“命题结构”并给出了其符号形式化的定义,使其可以进入计算机的运算过程。这是当今中国大陆哲学家所作出的自主创新性成果,具有前瞻性的划时代意义。我们中国人数千年来终于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当代哲学逻辑系统。由于此哲学逻辑系统涵盖了本体论形式逻辑,所以在实用方面来说,比较重要的有:第一,有望突破西方对计算机软件理论的垄断局面;第二,有望把中医活体科学理论化,使其超越仅仅是死体科学理论化的西医。

范畴举例

哲学家们对于什么是“存在”的基本范畴持不同看法。在此我们列举一些不同观点:

物质对象n

物质对象是存在的;说它们“存在”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一幢房子、一个人的身体、一棵树、一片云。说它们存在只因为它们是物质对象。我们称其为物体,或者实物,或者具体事物,或是实体(注意在此不同于哲学中的用法)。n

心灵n

心灵是我们的一部分,用于感知和思考,有些哲学家认为它们是存在。按常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灵。当然,大多数哲学家只是假设,心灵是除了物理对象以外的另一个范畴。笛卡尔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观点称为二元论)。而其他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概念可以还原成物质概念(这种观点称为唯物论)。另外有些哲学家认为心灵不是一种可以离开了个人而单独区分出来的“东西”,他们认为精神性和物质性是出于一种伴随发生关系 — 就像银行跟大楼的伴随发生关系一样。n

n

所有的人和所有的行星都属于类。在行星类里,有水星、金星、地球,还有其它可能散布在宇宙中的行星。除了类中成员,类本身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行星类是存在的。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有如集合。“类”在意义上几乎等价于“集合”。n

性质n

一个红苹果的“红”,或者干脆说所有红的东西的所共有的那种“红”,是一种性质。你也可以称此为那个苹果的属性。当你讲到一个物体的尺寸、颜色、重量、组成等的时候,你就是在谈论它的性质。一些人认为性质像物质一样是一种存在(这恰好是宇宙论问题中激烈争论的焦点),所以苹果的“红”是存在的。n

关系n

一个置于桌上的苹果与桌子之间有一种关系。苹果与桌子之间的关系是“置于…上”的关系。因此有人说,这关系是存在的。在比如说,华盛顿纪念碑要比白宫高,“高于…”是建筑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样我们可以说这种关系是存在的。这也是宇宙论问题中

争论的焦点n

性质、关系、和类都被认为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多数哲学家认同性质和关系是抽象的存在,而物质对象则有具体的存在。这也许是区分两种存在的范例:即可被称为“是”的存在和可被称为“有”的存在。n是客观事物普遍具有的最一般规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是人们解释和把握客观世界辨证运动的重要思维形式,是认识和掌握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

与文艺学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哲学范畴与文艺学范畴的关系,与哲学和文艺学的关系一样,既“形影不离”,又“若即若离”。n

文艺学范畴常以哲学范畴为其基础。列宁说:“范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哲学范畴在总体上把握了人的认识世界的基本联系,如认识自然现象中存在的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等方面的联系,文论范畴只是对世界的一个艺术部门的认识与把握,它必然要以哲学范畴为依据,划分出哪些属于哲学范畴、伦理学范畴、经济学范畴、社会学范畴、人类文化学范畴,哪些才是文论范畴。

没有站在哲学的高度上,这些范畴的确立则相当困难。比如天与人的问题,在古典哲学和文论中经常出现,这对范畴究竟是哲学范畴还是文论范畴?汤一介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一文中,对天人关系及其所派生出来的知行关系、情景关系进行考察,从而断定天人关系是哲学范畴,知行关系是伦理学范畴,情景关系是文论范畴。他说:“天人合一,要求解决人与整个宇宙的关系,也就是探求世界的统一性的间题;‘知行合一’要求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关于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原则问题,或者说是人对社会的责任问题;

‘情景合一’,要求解决在艺术创作中人和所反映的对象的关系,它涉及艺术创作的欣赏的问题。”(2)如果他不从整个哲学范畴中进行思考,把古典哲学中常出现的情景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而不视为文论范畴,就大出洋相了。从中也可看到,文论范畴与哲学范畴具有多么密切的关系,作为哲学范畴的天人合一是作为文论范畴的情景合一的基础,情景合一是天人合一的派生范畴。汤一介在同一篇文章中指出:“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上看,可以说‘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

这原因不在别的,而在于“‘情景合一’无非是要求人们以其思想感情再现天地造化之工,故亦是‘天人合一’之表现。”(3)所以说,在古典文论中,哲学范畴与文论范畴具有互为依赖、互为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可以视为整个文论与哲学具有亲缘关系的显著标志。不难设想:一片理性思维贫弱的土地,一个哲学范畴根本不健全的国家,要想有健全的文论范畴,几乎是不可能。n

文艺学毕竟是不同于哲学的“别一科学”。文艺学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逻辑起点,有着特殊内涵与外延的范畴,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思维形式与内容。哲学范畴能给文论范畴以帮助、指导,但本身并不能代替文论范畴。随着人的认识对象的差异,必然导致人把握“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的不同。哲学对世界的总体把握,并不能取代具体科学对具体对象的实际观照,哲学的宏观尺度也一样不能囊括文论研究的具体尺寸,哲学的思维也不能等于文论的思考,与之相一致,哲学范畴并不能包揽所有的文艺学范畴。

文艺学范畴固然需以哲学范畴作基础,但并不是有了基础就什么都不屑一顾,什么都不必研究,正象打好了地基,并不一定有高楼大厦一样。高楼大厦没有地基不行,但高楼大厦的结构工程还有一系列的地基工程根本想象不到的特有的规定性。阿诺德·伯兰曾说:“美学上的文艺批评理论,正象其它领域里的那些理论一样,可以跟随任何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向,一种理论完全可以按照批评家自己不同的见解为标准。”

黑格尔是建设哲学范畴的大师,也是构想美学文艺学范畴的能手。他撰写《美学》时,虽忘不了他运用得娴熟自如的哲学范畴,如理念、绝对精神、世界模式等,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紧贴着研究对象,从词义的考究、概念的推敲、范畴的确立都与艺术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新的界说与规定。

在审美主体方面,他设立审美意识、审美敏感、审美观照、审美态度等范畴,这些范畴都与审美形象有关,是对审美形象的意识、敏感、观照与态度;在审美关系方面,他又构造了各种不同质调的范畴,如静穆与优美、秀丽,愉怡与悦人,严峻与崇高,美与丑,悲剧性与喜剧性等;在艺术形象的构成方面,他又提出了一般世界情况与情境、矛盾的冲突与解决、动作与情节、情境与情致(志)、客观情致与主观情致、情致与性格、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主体性坚定性等一系列成双成对的范畴。整个《美学》范畴林立,条条之间又环环入扣,繁而不乱,多而不劣,构成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网络式的范畴体系。

诚如朱立元所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侧面,艺术美都是一个严整统一的范畴体系的全体,只有在这全体中艺术美的深层本质方始得全面、深入的揭示”,“由此可见,黑格尔的美学范畴系统确实有一个由单一到对立再到体系的内在程序。这对于层层深入地剖析审美现象的各级本质,帮助人们由浅入深地从总体和分体上全面认识、把握其内在规律,大有好处”

同时,无论是对本体的解剖,形成本体范畴,还是对方法的热衷,构成方法范畴,乃至对本体与方法的中介的关注,构想中介范畴,都是从各个侧面展示文艺的全部面貌及其内部特征,向人们打开一扇扇明亮的透射着理性阳光的大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哲学范畴,会对文艺学范畴以消极影响;没有文艺学范畴,文艺学则会自动消亡,文艺学的发展成熟只是奢望。

  • 上一篇百科:
  • 下一篇百科:河北经济信息学院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

    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copyright 2018-2028

    baike.quwen5.c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