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2-12-08 17:47:55
又称:鼽嚏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各科—耳鼻喉口齿科
临床表现
本病具有阵发性、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伴有嗅觉减退、咽痒、哮喘等症状。
相关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颜色苍白或淡白,部分患者亦可因充血而色红,鼻腔内有较多清水样分泌物。在间歇期以上特征不明显。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损,正气亏虚,腠理疏松,导致卫表不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降低所致。与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四种因素有密切关系。
现代医学范畴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上述三种疾病均具有阵发性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与中医学中的鼻鼽病很类似,因此可参考鼻鼽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鼻鼽与伤风鼻塞
二者均可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的症状。
但伤风鼻塞常在受凉后起病,初起时打喷嚏、流清涕,后鼻涕渐转黄稠且喷嚏停止,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痊愈后短期内不易再发;
鼻鼽则表现为症状突然发作,每次发作时均为打喷嚏、流清涕,或可有鼻塞,鼻腔黏膜大多为苍白水肿,无恶寒、发热等表证,容易反复发作。
二者可依上述内容加以鉴别。
治则治法
滴鼻法:可选用具有芳香通窍作用的中药滴鼻剂滴鼻治疗。
嗅法:可用白芷、川芎、细辛、辛夷等药物研成细末,放于瓶内,时时嗅之以缓解症状。
耳穴贴压疗法:可选神门、肺、脾、肾、内分泌、内鼻等耳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上穴位,两耳交替进行治疗。
预防调护
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饮食有节,避免过食寒凉之物及高蛋白食物。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或减少粉尘、花粉、羽毛等物刺激。
[2] 刘蓬。中医耳鼻喉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
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copyright 2018-2028
baike.quwen5.c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