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体育首页 >农业 >青石斑鱼

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3-01-16 00:56:45

已收录18572个有关农业词条 已浏览200人次

青石斑鱼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0
最近更新:2023-01-16
创建者:admin

青石斑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肉食性鱼类)-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青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awoara)是石斑鱼科、石斑鱼属鱼类。
  • 中文名:青石斑鱼
  • 拉丁学名:epinephelus awoara
  • 别名:黄丁斑石斑过鱼中沟白马罔
  • 分布区域:黄海、东海、南海
  • 界:动物界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头较大,大于体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3倍。头背部弧形;眶间区窄,中央微凸。眼较小,短于吻长。口大;上颌前端具有3个圆锥齿及1个能向后倒伏的牙齿,内侧绒毛状齿;下颌前端2个圆锥齿,内侧齿细尖,排列稀疏。鳃耙数8-9 16-18。前鳃盖骨后角具2-5个强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55;纵列鳞数92-109。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ⅺ,软条15-16;臀鳍硬棘ⅲ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头部及体侧之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部则呈金黄色或淡;体侧具4条暗色横斑,尾柄处亦具1条横斑,另在头颈部具一不明显之横斑。头部及体侧散布着小黄点;体侧及奇鳍常具灰白色小点。背、臀鳍软条部及尾鳍具黄缘。

栖息环境

青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在珊瑚礁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较多,喜栖息在光线较弱的区域,栖息水层随着水温的升降而有深浅的变化,春、夏、秋分布在10-30米深处,盛夏在2-3米处也有分布,秋冬季节水温下降,迁移到较深水域,一般幼鱼栖息的水层比成鱼浅,高龄鱼则较少移动。青石斑鱼是广盐性鱼类,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盐度在30℃左右。

生活习性

青石斑鱼为岩礁非洄游性鱼类,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鱼类和软体动物次之,并随着个体的生长,食性不断转变,在自然海区中,幼鱼常以麦秆虫、虫戎等小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到成鱼期,过渡到以虾、蟹、鱼类、头足类等为主食,同时青石斑鱼属非洄游性鱼类,它的摄食种类在不同的栖息场所存在差异;青石斑鱼一年摄食周期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春季的5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秋季的8月以后。

青石斑鱼适宜水温为22-30℃,在此水温下,该鱼最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水温下降到19℃以下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减慢,活动情况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减弱,在室内水池越冬时还观察到,水温降到10℃以下该鱼再不捕食死饵,但对活的甲壳类仍能选食,当水温下降到7.5℃以下时,青石斑鱼停止摄食。处于静止状态,水温低于5.5℃或高于35℃时,出现死亡。青石斑鱼耗氧量较高,在溶解氧含量为5毫克/升以上时,生长较快,低于3.5毫克/升时,容易缺氧死亡。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西沙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

生长繁殖

亲鱼适合产卵的水温为23.2-23.4℃,盐度20-34‰,产卵期在6、7月份,通常在傍晚6到8时进行产卵,为分批多次产卵型,受精卵约在27小时后孵化成仔鱼。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数据缺乏(dd)。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主要价值

青石斑鱼为海产名贵鱼类之一,肉细嫩,味鲜美,中国出产的青石斑鱼除在国内鲜销外主要供出口,不仅畅销而且售价甚高,已成为一项创汇渔业。

青石斑鱼的营养价值高,具有口感鲜美,富含高蛋白、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是优质的食用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功用。其食法也较多,除清蒸、清炖和红烧外,煎、炸、炒也各具风味。

参考资料

[1] 青石斑鱼[引用日期2021-06-08]

  • 上一篇百科:彩色蛋
  • 下一篇百科:六带石斑鱼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copyright 2018-2028

    baike.quwen5.c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