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3-01-31 03:42:03
康县黑木耳
康县黑木耳是从康县天然生长的野生木耳中选育出来的优良菌株,子实体胶质,耳形不规则,多成菊花形,朵大肉厚,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色泽黑褐。康县黑木耳采用段木栽培,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植物胶质、脂肪和多糖胶体,食用时口感柔软、香绵润滑、味道鲜美、细嫩。[1]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地处南秦岭山地,气候温暖而多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1度,年平均降水量为856毫米,是甘肃降水量最多的县份。境内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4%,有高等植物172科700多种,其中适于黑木耳等食用菌生长的树种达4科6属17种,面积达110万亩,森林中生长着600多种大型真菌,为黑木耳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1]
康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始于19世纪。
解放前,津、沪、川、陕等地的商人每到夏季,就来到康县贩运木耳。
康县黑木耳
21世纪初,康县建立了8个以乡为单位的木耳生产基地,并试验成功了人工点菌生产木耳的新方法,使每架木耳的产量提高了2至5倍,质量也大大提高。2007年,康县黑木耳产量达到11万千克,产值660万元。
2008年,康县黑木耳产量达13万千克以上,产区仅此一项人均收入953元。[2]
2008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康县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康县黑木耳
2017年,康县黑木耳被评为“实施品牌战略推创行业品牌”上榜品牌。这是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上榜之后,康县黑木耳再次上榜。经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康县黑木耳”品牌的最新估值为0.38亿元。[3][4]地域保护范围
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康县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三河乡、白杨乡、岸门口镇、店子乡、豆坝乡、城关镇、迷坝乡、大南峪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
(一)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高度560米至1600米。
(二)生产基质
基质是栓皮栋、麻栎。
(三)菌种生产技术
1.品种:“康耳1号”、“康耳6号”、“康耳168”。
2.培养基: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杂木屑78%、米糖或麦麸皮20%、蔗糖1%、石膏1%。
康县黑木耳
3.灭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均采用常规灭菌方法进行灭菌。4.培养:在24℃至28℃下暗光培养。
(四)栽培技术
1.树种:必须是栓皮栎和麻栎。
2.耳场:选择背风向阳,日照时间长,排灌方便之处。
3.砍树期:冬至到大寒期间砍树。
4.段木含水率:达到35%至40%时进行接种。
5.接种:在段木上接种。行距7厘米至8厘米、孔距6厘米至7厘米,孔深1.8厘米至2厘米,用直径为0.8厘米至1厘米的钻头打孔。
6.管理:
(1)排场(眠山):把接种后的段木平铺在耳场内,每隔7至10天翻动段木一次,使段木均匀地接受阳光雨露。
(2)起架:段木上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接种穴周围长出耳芽(幼耳)时起架,耳棒之间相距3厘米至6厘米,横木距地面60厘米至80厘米。
(3)割草:耳场内杂草超过10厘米时,及时割除。
(4)翻棒:每采摘过一茬黑木耳后,将耳棒掉头换面,重新排好。
7.采摘和晾晒:适时采摘和晾晒。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 要求 |
耳片色泽 | 耳片光面为黑褐色至浅棕色 |
拳耳 | 不超过1% |
流耳 | 不超过0.5% |
气味及其它 | 具有黑木耳特有的香味。无异味,无流失耳、虫蛀耳和霉烂耳。不得着色,不得添加化学物质。 |
2.理化指标:
项目 | 指标 |
朵片大小 | 小耳片不能通过直径1.0厘米的筛眼 |
含水量,% | 不超过13 |
干湿比 | 1:12以上 |
耳片厚度 | 0.1厘米 |
无害杂质,% | ≤1 |
展开表格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使用
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1] 康县黑木耳 · 国家知识产权局[引用日期2018-06-08]
[2] 甘肃康县黑木耳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8-07-31]
[3] 陇南市康县黑木耳入选2017年度上榜品牌 · 中国甘肃网[引用日期2018-07-31]
[4] 康县黑木耳入选2016年度上榜品牌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8-07-31]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copyright 2018-2028
baike.quwen5.c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