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2-01-21 15:47:03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均匀、无盐碱、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保持3年以上轮作,100米内不能种其他品种的豇豆。按常规秋翻、秋施肥、冬灌保墒。
起垄前施基肥,起垄施肥时应加施农药以防有地下害虫危害。方法是每亩用40%~50%的辛硫磷乳油250~500毫升,拌土20千克,随后盖上朔料、麻袋等捂一昼夜。晚上撒遍繁种田,撒后随即翻入土中。4月末起垄,垄宽0.6米,高20~25厘米,沟宽0.4米。关于垄高,土壤若偏沙可矮些,反之则要高些。垄面一定要平整细碎,要随起垄随即覆上地膜。
以有机肥为主,适量加入速效化肥。有机肥一般每亩2000~3000千克,再配合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争取做到氮磷钾均衡施用。起垄前施基肥,起垄施肥时应加施农药以防有地下害虫危害。
1、播种方式
豇豆采用直播方式种植。
2、播种要点
直播豇豆主根深、根瘤多、茎叶茂盛,播种宜在终霜期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不宜早播,要尽量避开晚霜危害的4月底至5月初。播前1~2天在太阳下曝晒种子有利于苗齐苗全;然后用30℃温水浸泡5~6小时,剔除霉烂、秕子及杂种后播种。每畦种2行,株距50厘米,畦面行距40厘米,播深3~4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
小苗长出第一对真叶到出现三出复叶时是间苗、补苗时期,拔除病、弱苗,每穴留2株健壮苗;田边地头由于通风透光,每穴可多留1棵苗。间苗时对缺苗处即可补苗,可用移栽的办法,把多苗穴的苗移来。移苗宜早,越早越容易成活。
出苗后期因土壤干燥出苗很差的地块,要及时灌水促使出苗,再不出者立即补种。在开花前如果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灌水;干旱时灌水也应灌小水。蔓生长豇豆在植株长到5~6片叶时,蔓长约50厘米要及时插杆,一穴一杆,然后把一垄两行之间相对的4~5根竹杆绑在一起,绑结点以1.5米左右为宜。竹杆的长度要求2.5米以上。
第l花穗以后要促进结荚和籽粒发育。肥水管理要以促为主。灌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即在进入结荚盛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伏天时应在傍晚凉爽的时候灌水,每隔7~10天浇1次水。浇水的同时追施1次磷酸二铵20千克/亩,在开花结荚盛期应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共喷3~4次。以提高籽粒饱满度,采收后期早衰现象易出现,需追施尿素5千克/亩,延缓衰老,以达到提高后期产量的目的。
根据豆角的生长特点可知,豆角的根部虽然比较发达,但生长能力比较弱,主根在土里的长度在80~100cm,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cm的耕层中,侧根和根瘤都比较少,固定氮的能力也比较弱,但是豆角的根系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对土壤的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肥沃、排水效果好、透气性好的土壤是种植豆角的最佳土壤,过于黏稠和湿度比较低的土壤不利于豆角的根系生长和根瘤的活动。
豆角种植虽然简单,对施肥的要求也不高,在豆角的生长前期,由于根瘤没有完全发育,固氮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在这个时期应该适量施氮肥,保证豆角的固定氮的能力;当植物开花结荚后,植物对磷、钾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根瘤的固氮能力也提高了,这时是豆角的营养生长和植物生长并进的过程,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通过研究可以得知,每生产100.00kg的豆角,需要氮1.02kg,五氧化磷0.44kg,氧化钾0.97kg,由于根瘤的固氮作用,所以在豆角的生长过程中对钾的需求量做多,对氮元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所以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豆角的生长需要来控制施肥的种类,合理进行氮、钾、磷等元素的施肥。
根据豆角的根系对肥料的吸收特点和豆角的需肥性,在根据实际种植技术,对豆角的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了总结,科学的施肥方法包括重施基肥和巧施追肥。
1、开花期
豆角在生长过程中喜温暖,经不起霜冻,对日照的要求不严格,比较耐旱,但种子在发芽时需要一定的水分,如果在种植初期过于干旱,对豆角的出苗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水分过多,就会出现缺苗的现象。所以在豆角开花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水分,如果开花期过于缺水,会导致花过早掉落。因此,要对豆角进行合理浇灌,满足豆角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
2、开花结痂期
在豆角上部花序开始结痂及中部侧蔓的开花结痂期时,浇水的时间要控制在10~15d浇1次水,在浇水时要根据开沟进行,喷施花果医生多元素来提高豆角的质量。
3、苗期
在豆角的苗期,施肥量比较少,但豆角生长过程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豆角对氮元素的吸收量很大,进入结痂期后则对磷、钾等元素的吸收量增大,在施肥时,基肥要控制在3000~4000kg,复合肥50kg左右。在施肥时要在第一次结痂后,增加花荚肥的追肥,在豆角的生育期追施2~3次肥,从而提高豆角的产量和品质。
4、中部花序结痂期
在豆角的中部花序结痂期,要10d左右浇1次水,要控制浇水的量,并在浇水后进行追肥。下部花序结痂期要15d左右浇1次水,还要进行磷酸二胺的施肥。
1、病害特点
当豇豆生长到中后期时,易导致锈病的发生。叶柄、茎蔓以及叶片等部位,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部位。在患病初始阶段,会有黄色的斑点出现在叶背面,随着病症的加重,则会变成褐色病斑,而且还会引起叶片出现早落现象。
2、防治技术
在病症初期阶段,农户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萎锈灵乳油1500倍液或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对田地进行均匀喷洒,连续喷洒2至3次,每次喷洒需要间隔10~15天。
1、病害特点
当豇豆长出真叶时,易导致霉病的出现。叶片是此病症的主要发病部位,严重时还会造成叶片掉落。若遇见大雨、潮湿高温天气时,还会导致病症加重。
2、防治技术
农户需要对田间管理实施强化,并保持田间的透光性与通风性,做到种植合理化,不要大批量种植与密集种植,这样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对于患病的落叶需要及时清除,这样能降低病害的传播。在病症初期阶段,农户也可选用药剂方式,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通过均匀喷洒,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1、病害特点
症状叶片出现深、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畸形。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失收。
2、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防治蚜虫,从苗期就开始注意防治蚜虫,截断蚜虫传播途径。
1、虫害特点
主要以吸食叶背汁液为主。在初期阶段,会有灰白色的小点出现在叶片上,随着危害加重,会在叶片上呈现出斑状花纹,严重时也会导致叶片掉落。
2、防治技术
农户可选用3000倍液阿维菌素、3000倍液阿维乳油或者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倍液等药剂,按照均匀喷洒的方式对田地实施防治。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copyright 2018-2028
baike.quwen5.cn所有